股票代码:禺山水务(838595)
联系电话:020 34616052

新闻中心
人民网: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日期:2016-10-08 23:22:12


  清渠纵贯,奔涌北上。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陶岔渠首大闸缓缓开启,蓄势已久的“南水”沿渠向北,穿行1432公里,流经河南、河北、天津、北京,一路润泽着北方干渴的大地。

  “水变甜了!”“不愁水了!” 不同地方的沿线百姓,都感受到南水北调带来的切身变化。截至2016年8月27日,北送丹江水总量已攀升至50.36亿立方米,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受水区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已日益凸显。

  饮水思源。相隔一千多公里,却能共饮一库净水,这一切都离不开源头护水人的辛苦付出。成立于2004年8月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在水利部、国调办、长江委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圆满完成了丹江口大坝加高、35万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后,着手从建设管理向运营管理转型,并将“保供水”列为各项工作之重,殚精竭虑护佑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在供水管理的道路上“摸着石头过河”,为这一世纪工程良性运转不断探索新路径、新方法。

  109项指标了然于心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如果让污水北上,就丧失了跨流域调水的意义。而水质好不好,109项监测指标就是最好的印证。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丹江口水库水质到底怎么样?“PH值,8.09;COD,2毫克/升;氨氮,0.16毫克/升。”9月1日,记者在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引水闸前看到,一座自动监测站静立在蓝天下,十多台精密检测的仪器仪表整齐排列,数据监控管理平台界面正在不间断刷新。

  “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监测的‘千里眼’。”中线水源公司副总经理齐耀华介绍,良好水质是保供水的前提,一座座监测站陆续建成并投运,可以有效监测水库水质,对水质变化及时掌握、预警预报、快速反应。

  目前,中线水源公司监测站网已初具规模,共建设了3个固定自动监测站和4个浮动自动监测站,一个水质监测中心实验室,以及两个移动监测设施。

  “前不久,我们到库区31个水质监测断面进行了采样。”站网建设实施单位长江科学院技术人员告诉记者,目前中心实验室可以开展常规项目、生物项目、底质项目、生物残毒项目和109项全指标项目监测。“将采来的水样注入这部原子吸收分光度计中,按下加热按钮,只需30秒就可以鉴定重金属成分。”技术人员介绍,该水质监测中心按照省级水环境监测中心标准建设,能实现库区断面定期监测、比对监测以及突然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等。

  “水体很多水质指标容易变化,为了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第一时间抓紧处理。”采样人员介绍,按照规范要求,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样品及时送回前方实验室进行分析。为此,采样人员需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饮食不规律等种种困难。

  曙光初露,采样人员就沿着崎岖的山路,驱车辗转于汉库、丹库各主要支流入库口,一直忙到皓月当空才返回基地,在不同的入库河流监测断面和水库库湾角落,留下辛勤的汗水和一条条精准的数据,发挥着水质监测前沿“哨兵”的作用。

  50亿方净水解渴北方

  打开中国水资源分布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而黄淮海流域水资源量仅占7.2%。然而,自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不等式两端渐渐日趋平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受水区开辟了新的水源,改变了供水格局。在北京,城区供水中南水占比超过70%,超过2亿立方米南水储存到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对北京市水资源调配、实现水源丰枯互济起到重要作用。在天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环城四区、静海区和武清区等城镇居民全部用上南水,城市供水“依赖性、单一性、脆弱性”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在河北,南水北调作为稳定的水源,为沿线大中城市提供了可靠的饮用水保证。在河南,供水范围涵盖了郑州、南阳、平顶山等10个市及36个县。

  根据环保部门最近的监测显示,汉江、丹江流域布设的16个监测断面中,全部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优良,汉江出省白河断面、丹江出省湘河断面水质为优。这一连串的数字无不显示出南水北调是改善生态的“输水线”和解渴北方的“生命线”。

  事实上,自中线工程通水以来,由于丹江口水库上游雨量减少及用水量增加等因素,库区来水量低于多年平均来水量,供水形势并不乐观。从2012年开始,丹江口水库已连续遭遇4个枯水年,特别是2015年汛期来水较常年同期偏少4至6成,导致2015年水库汛末蓄水情况不理想,水位仅为152.44米。

  丹江口水库自1973年建成后,其主要任务是:防洪、发电、灌溉、航运、养殖,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后,“供水”位列于“防洪”之后,成为水库的第二大功能,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开展供水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保证水量”,中线水源公司副总经理汤元昌介绍到,2013年8月大坝加高工程通过蓄水验收后,在长江防总科学调度和汉江集团支持下,调减发电负荷,减缓库水位消落速度,尽最大可能为南水北调预留了水量。同时,中线水源公司严格执行水利部和长江委批复的供水计划,按要求每日报送水量和水质数据,确保了供水任务圆满完成。

  千里奔忙保令通水畅

  关系不顺,指令不通,则输水不畅。由于种种原因,中线水源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尚未完全明晰,库区管理尚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及法律依据。

  “社会各界对南水北调十分关注,供水沿线群众热切期盼南来之水,我们深感责任之重。”中线水源公司总经理吴志广说,供水管理工作时不我待,公司必须不等不靠,主动承担中线水源工程的运行管理职责,积极协调各方关系,不断探索库区管理新模式。

  在供水之初,水源公司、汉江集团共同成立了中线水源供水管理领导小组,统筹供水管理以及对外协调工作,建立供水调度联系机制,加强与干线局、淮委建管局的沟通协调,确保供水调度指令畅通。

  在工程运行方面,公司探索建立了工程巡查机制。按照制定的管理办法,水源公司督促各责任方认真履行好职责,加强工程巡查、维护保养及安全监测。同时按照《南水北调工程运行管理问题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要求,对巡视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新增了307平方公里的消落区。由于消落区管理权责不清晰,加上当地一些居民进行无序的开发利用活动,增加了库区水体污染的风险,影响工程运行安全。

  为此,水源公司领导多次带队,深入一线库区,不远千里奔忙,对汉江源头区、汉江库区和丹江库区进行全面巡查,下大力气开展了各类调研活动。在调研中,公司关注了水库运行的后续征地移民稳定、发展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配合相关单位抓紧编制丹江口水库移民发展帮扶规划。同时,督促湖北、河南两省移民机构编制完成了库周各县市丹江口水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为做好库区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截至8月27日,在水利部、长江委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平稳运行623天。回首通水一年半的光阴,水源公司认真行使管理职能,抓紧推进尾工建设,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全力保障了足量优质供水,为保一泓清水北上贡献了才智和力量。


0.0403s